棱皮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学之道,长于抒情言志,倘今人仍有托龟言 [复制链接]

1#

本文由作者化楠综合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龟,其形不美,其名不雅。广东人忌讳龟,某人若和龟联在一起,那真是奇耻大辱。龟的身价,原来并不是这么低贱的。你别看它缩头缩脖,一副蠢相在万物众生中,曾经跻身要位。被人奉为神明。《洛书》说它是“神灵之精也”,用它来占ト凶吉。故周朝专司此事的人,号曰“龟人”,不特不辱其身,且亦是一官半职呢。龟,最为长寿,多年不吃不喝,照样平安无事。古书记载,南方有老人用龟支床足,经二十年,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五日羊城晚报》载,沈阳挖出一个五十年前埋于地下做基础的老龟,不死。龟之长命百岁,今古不乏例证。

龟,力大无穷。《玄中记》说:“东南之大者巨鳌焉,以背负蓬莱山,周千里。巨,巨龟也。”这自然属于神话传说。我们今日仍可在一些陵墓之类的古建筑中,看到它的家族背着巨大的石牌。千秋万载,不哼不哈忍辱负重《博物志》说:“龟无雄性,与蛇通气则孕。”这种石破天惊之论,是否可靠需请教生物学家,不敢妄断。不过,记得小时候,在庙里看见玄天上帝左脚龟,右脚踩蛇。不知是何原因,世无估到,这位以手捻须瞪眼的神灵倒成了个穿针引线的“红娘”。

《博物志》

龟,不特有那么神奇的传说,且一身是宝。《汉书》说:“元龟距形,长尺二寸,直一千一百六十,为尺贝十朋(古代以贝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其价之昂,无异*金。西沙群岛捕捉到的那些海龟,其肉味美,其甲为玳瑁,可做装饰;入药,性寒味甘,有清热、解*、定惊之效。百宝聚于一身,龟自然被人认为美。旧日有些印章,上面趴着个大龟,名日“龟纽”。世人爱龟,恐怕没有几个超过武则天。初唐之世,内外五品官的身上都佩鱼袋。在她掌*时,通改为龟袋。三品以上还有金饰。李白初到长安时,贺知章读到他的《蜀道难》,惊呼为“谪仙”摘下身上的金龟换酒与他痛饮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

李白

李商隐的《为有》云:“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金龟婿”的级别大概不低,总算有点身份了吧?攀上这门亲事,照理是该满意的,可是睡得暖暖,天尚没亮,便爬起来上朝,难怪闺房有怨叹之声了唐代许多人都想和龟靠近,沾它一点光。白居易无子,对侄儿爱得不得了,呼之为“龟儿”!玄宗时有个音乐家,叫李龟年。崇拜龟的诗人,有叫刘崇龟的,有叫王龟的。在广东人听来,起这种名字是很够大胆的。美的标准,从来就很难取得一致。唐代诗人卢全,就认为龟是个倒霉蛋。

李商隐

他的《龟铭》这样写道:“龟,汝灵于人,不灵于身,致网于津;吾灵于身不灵于人,致走于龟,吾与汝邻。天下世间之事,很少没有缺憾的,瑞气呈祥的龟,离不开一个蠢字。它未能隐藏于深渊,结果被人捞了出来,拆皮析骨,又钻又灼。能占他人之吉凶,却难自身之祸福。基于这一点,卢仝便不是大唱赞歌,而是为它洒一掬辛酸之泪。想卢仝一生,落魄潦倒,终日苦吟,靠邻僧送米为炊,且常受到当地恶少的欺凌。其为人也,耿介忠厚,忍气吞声,不愿计较长短,性喜指责时弊,因而又物换星移,龟价渐跌。

长安城

大概世人觉得其蠢有余而精气不足,虽千岁不朽,但作为不大,所以即使想多活几年,亦不敢贸然以龟自称,多取什么“松龄”“鹤年”以图吉利。奉若神明。据悉,近日英国又有人募集巨资,兴建龟庙,可见它的身价,跌中有升。文学之道,长于抒情言志。倘今人仍有托龟言情,歌之颂之,我看亦无不可,不过,生活之图像总希望常写常新,常写常美,不要抱着一个老龟大做文章。谁不馨香祝祷,让那千年不死之老龟成灵成精,化作一股活活泼泼的生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