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www.ykhongye.com/zjll/众所周知,我国不仅是印刷术发明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时期我国就出现叫作“交子”的纸币,北宋末年改名“钱引”。南宋初期一度在东南地区发行过“关子”(近似飞钱,属汇票性质),后来大量印行过“会子”。与此同时,金朝中期曾印制过“交钞”。蒙古汗国前期也曾发行过几种不同的纸币。但是,上述这些纸币流传下来的大多只是钞版,并无实物。
中统元宝交钞出土
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文物管理所在维修该市东郊白塔(即万部华严经塔)时,发现“中统元宝交钞”。初步考证,这张纸币是元世祖忽必烈(12I5——年)即蒙古汗位不久,大约在-I年间印发的。中统是忽必烈即汗位的年号,这张纸币为棉、麻、桑皮等原料制作,系元代造钞专用纸。
质地柔韧,呈浅灰色。长I5.3厘米,宽9.2厘米。正面以攀枝花纹作边框,行文三栏。上段为第一栏,用楷书刻写钞名“中统元宝交钞”六个大字;中段为第二栏,刻写金额“壹拾文”三个大字,下绘十枚铜钱图案:两侧各列四枚,中间为两枚.铜钱图案两旁书写字料和字号。字料和字号的上部各刻有一行九叠篆字:“中统元宝”和“诸路通行”。
中心部位还刻有“伪造者斩,赏银五锭,仍给犯人家产”等字样,落款是“行中书省提举司”。字迹清晰可辨,并加盖两方朱印。背面偏斜印一长方框,抬头处书写金额数“壹拾文”。下绘图案十枚铜钱,分为两串,各有五枚,加盖一方朱红印章。由于发现的这张纸币有摺痕,摺缝外层有明显的磨损,可以判断它曾经在长期流通中被使用过。
这张纸币的雕印款式比起北宋的官交子或钱引、南宋的关子与会子以及金代的交钞,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并逐步趋于定型化。下面略加比较说明之。
北宋的官交子或钱引,目前尚未见到印刷实物,只见到一些钞版的拓本(见图2)。构图比较简单,也由三栏组成:上端第一栏横摆十枚铜钱图案,规定了流通范围和兑钱数目。在宋代以七百七十文为一贯.下端第三栏则为形象图案,绘三人负物场面。钞版面既无年份,也无名称,甚至没有标明面值金额,看来是临时填写。据考证,这块钞版是徽宗祟宁四年(年)把交子定名为“钱引”后,四川以外各路所通行的钱引。
关于钱引的形制,《蜀中广记.交子篇》有较详细的记载:以整张的钱引为例,最上面标明界分,接着是年号、贴头五行料例、救字花纹印、青面花纹印、红团故事印、年限花纹印、背印,分一贯和五百两种,最后是书放额数。有关钱引的颜色,一般分用三种颜色(黑、蓝、红色)套印。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多色印刷的开始,在世界印刷史和版画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在图案纹饰上也各有不同,一般每张钱引用六块印版来印制,每块都饰有花纹。比如,第一块救字印上花纹每界不同,或饰以金鸡,或饰以金花,双龙,龙凤等。第五块青面印则饰以花木动物,如合欢万岁藤、缠枝太平花、鲤鱼跃龙门等。第六块红团印和第四块背印则多是图画故事:红团印有龙龟负图书,尧舜垂衣治天下,孟尝还珠,诸葛孔明羽扇指挥三*等;背印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周宣王修车马备器械,武侯木牛流马运等。可见,钱引版面图案精美而复杂,已成为价值很高的艺术珍品。这与北宋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绘画艺术比较发达有关。
南宋关子,近年安徽东至县有钞版出土,据说印刷精度相当高.未见实物,不便妄论。南宋会子(见图3)仍为长方竖式,上半部为赏格,刻字为:“救伪造会子犯人处斩,赏钱壹仟贯。如不愿支赏,与补进义校尉。若徒中及窝藏之家,能自告首,特与免罪,亦支上件赏钱,或愿补前项名目者听”,计56字。赏格右边为票面金额“大壹贯文省,五个字。左边为号码,称“第壹佰拾料”。赏格下面刻一行大字,自右至左“行在会子库”五个大字,再下面便为一组大花纹图案。有人估计可能仍用黑、蓝、红三种颜色印制,不过没有钱引那样精美。多少反映出南宋经济状况的某些变化。
至于金代交钞的形制(见图4),《金史·食货志》有较明确的记载:“交钞之制,外为阑,作花纹,其钞不限年月行用,如宇文故暗,钞纸磨擦,许于所属库司纳旧换新,若到库支钱或倒换新钞,每贯克工墨钱若干文.库掏、攒司、库副、副使各押字,余用印依常例。”经考证,前期交钞的图案,砂币外形“四围画龙鹤有饰”,而后期交钞则“外为阑,作花纹”,正面四周以莲花、莲叶为栏。
也有的“周围有阑两重,阑内有线条画、状类云朵,云中于相等之距离间,缀以状其粗拙之飞鸟形,作舒张两翼投距向后态,其内复有双阂界之。”3至于交钞的尺寸,各地出土的钞版大小似乎相差不等,以全钞为标准,则长约19.2厘米,宽10.5厘米。
年西安附近出土的贞佑三年拾贯文交钞铜版长21厘米,宽11厘米。唯罗振玉先生在《俑庐日札》中记述的贞佑宝券票面比一般交钞大,长约30厘米,宽约18.5厘米;形制也和交钞略有不同,金代交钞形制上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其在流通过程中不断地有所改进。这与金代推行封建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形态不断进步,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有直接关系。
蒙古汗国创始人成吉思汗后期,曾在其控制的局部地区发行过纸币,称作“博州丝会子”,仅流通于*河下游地区。太宗窝阔台汗在灭金后的第三年(年)“诏印造交钞行之”4,流通地区逐渐扩大。关于这两种钞的形制如何,既无实物又无详细记载。唯有宪宗蒙哥汗时期的交钞可见于记载。
法国人卢布卢克《出使蒙古记》一书所附《鲁不鲁乞东游记》中说:“中国通用的货币是用棉纸,大小如手掌,上面的印文,如蒙哥的国玺”。这就是说,作为法国路易九世的使节卢布卢克于年至年初、曾亲眼看到过宪宗蒙哥交钞。这种交钞的形制,长宽约一掌,与本文所述中统元宝交钞的面幅大体相同。正如《多桑蒙古史》所记:“此种纸币捣桑皮制之,长方形,额愈重,形愈大,分为若干等。”’
文物价值
至于中统元宝交钞的文物价值,至少有以下几点:首先,它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一张印刷纸币实物。我国纸币的历史虽然很早,但遗留下来的宋金时期纸币多为钞版,很少见到印刷实物。元代以来的纸币虽曾有发现,但是忽必烈即位初期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尚属首次发现。
其次,中统元宝交钞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货币史,尤其是纸币发展史,为元朝忽必烈的币制改革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元世祖忽必烈是位雄才大略的改革家,他在位期间(--年)不仅统一了中国,而且卓有成效地推行了“汉法”和货币改革。
他确立了一整套钞法和币制,并先后发行过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见图5),作为有元一代全国通行的唯一合法的纸币,结束了辽宋夏金数百年间南北币制不统一的局面。中统元宝交钞是一种以银为本位的钞票,有强大的准备金确保纸钞的信用。故元朝初期钞价比较稳定,对促进当时的经济交换和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表明忽必烈统一钞法,改革币制取得成功。
第三,中统元宝交钞的发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非常生动具体地夸耀道:“这种纸币的制造,无论它的规格或认可手续,都和纯金币或纯银币那样郑重可信,纸币经过这样处理后,取得了通用货币的充分权威和信用。
这种纸币大量制造后,便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的各个地方。没有人敢冒生命的危险,拒绝支付使用。他的所有臣民,都毫不犹豫地接受采用这种纸币,因为无论他们到任何地方营业,都可用它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如珍珠、宝石、金银等等。总之,用这种纸币,可以买卖任何物品。“可以确凿断言,大汗对财富的支配权,比世界上任何君主都要来得广泛。”
第四,版印纸币中统元宝交钞,对研究纸币形制款式的变化和演进,以及纸张质料的选择和应用等,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它不仅反映出版印纸币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进程,而且丰富了印刷史的研究内容。
结语
由于元代地域辽阔,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在与亚洲、非洲各国的贸易中,元代纸币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同邻近一些国家的货币建立兑换比率的关系,故中统交钞对亚洲一些国家也产生积极影响,日本、印度等都曾试用过纸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