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照张相,纪念我们的一世相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业治疗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一台相机一支笔留作日后的回味之

伊春行之八

充满诱惑力的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太大了,悠闲着逛能玩两天,而留给我们的只有3个小时。

跟着导游,我们加快脚步贪婪地左顾右盼。

来伊春主要是看红松,它是伊春的市树,又叫果松、五针松。

面前这棵挺拔屹立的红松,树龄有年,是景区的“树王”。

树龄年的红松

导游说,红松只在小兴安岭有,大兴安岭没有,那里多是樟子松。我们平常吃的松籽,只长在红松上。

呵呵,我一直以为所有的松树都结松籽呢。

前面经过古河道。

数不清的斗转星移中,流水潺潺依然,河道已难辨识。

自然倒伏的树木随意躺下,任雨水浇身、河水浸泡。

导游说,这些枯枝败叶让河水稍显浑*,但水质依然很好。

穿行在天然林中,我们欣赏着纯净的自然风光,感受着最自然的空气净化,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开心不已。

随着导游的顺手一指,我终于看到一直想看的“桦树的眼睛”了。

可以如此逼真么?居然炯炯有神。

那是曾经长过树枝的地方,树枝掉了留下疤痕而形成的。

实际上,其它树种在长高的过程中也不断掉落树枝,但不会留下这种像眼睛的疤痕。

导游告诉我们,有些冷杉树干上凸出的小包是松脂油。

她还说,上世纪90年代伊春开始停伐保树,才有了现在的景观。

看到毛榛树了。导游说,这种树3年一结果实,上个旅游团来的时候,还看到有榛子。

她寻找了一会儿,没了——也不知哪个手欠的人给摘了。

此时,我们脚下的木栈道是用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铺设的,木质很硬,可见明显的疤结。

前面有个游客服务区。

附近有景区小交通车的降落站点。有的团友感觉体力不支,便在这里休憩或乘车下山。

我们跟着导游继续游览,前往拟态奇石景观区域。顾名思义,这里是以象形奇石为主的。

有了两个月前去恩施、重庆的体验,我知道游览过程中必须得三分看景观、七分靠想象。

路边有靰鞡草,若不是导游指给大家看,我肯定会忽略它。

靰鞡草

靰鞡也叫“乌拉”。过去都说东北有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

嘎嘎冷的冬天,东北气温低而极其寒冷。穷人老百姓就把靰鞡草填在鞋子里保暖,因此被视作宝贝。

路边有一块好大的“子午石”,也就是正阳石。

有个小女孩正在给妈妈跳舞,好可爱。

继续前行,山势明显陡了,要登许多阶石梯。好在有登山杖助力我们。

来到山上,活佛洞、葫芦泉在迎候我们。

这些奇石,比拟“济公活佛”的形象。而那个“葫芦泉”,则是济公把酒葫芦丢在这里了。

活佛洞是个崩塌岩洞。

是由一块高10米、宽7米、厚1.8米的巨大崩塌石块下端落地、上端搭于岩壁而形成的。

据说三伏天酷暑中,洞里仍然凉气习习。

能看出这是攀山龟吗?

它身上满是苔藓,成为绿毛龟了。

苔藓是种较低等的植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花、果实之分。靠胞子繁殖,靠叶绿素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听说一块岩石上面能生长出苔藓,需要年以上漫长时间。

坚硬的岩石需要风化形成母质,最早生长出一些藻类、地衣,然后有了少量的土壤之后才能生长出苔藓。

一棵巨大的红松出现在我们面前。

两个同体相伴的树杈,从根部分开成长,被起名“生命之源”。而树下面的那块巨石被叫做“产床”——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再往前走,这个景观叫“天蟾迎宾”。

巨大的花岗岩石块,如同一只大蟾蜍在欢迎我们。

“龙凤呈祥”是景区内唯一的人工景观。

前面的空地太狭小,我想给“龙”和“凤”拍张合影非常困难。

看山坡上的“林海观音”也得靠想象。

尽管导游一再提示,我还是没看明白。

这里的“悟能望月”说的是猪八戒。

导游说,旁边石头上有个“小猴子”,“小猴子”身下是高老庄的“绣花鞋”。

故事好听,但看的时候真的是必须加上想象。

还有一些景观,不详细写了。看照片吧。

这是个“圣水砚”,家里有学生的游客赶紧蹲下来洗洗手,想沾沾仙气,帮孩子求个好成绩。

比较形象的是这个“棕熊爬树”。

顽皮的小熊憨态可掬。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大约12点半,我们来到景区观光塔下。

高78米的观光塔,有38米和58米两个观光平台,其中58米那个平台对外开放。

登塔票20元钱一张。根本不犹豫,我们立马买票。

乘电梯来到塔顶,视野立马开阔起来。

头顶是湛蓝的天、如絮的白云,远处是巍峨青山。

我游过大海,走过草原,头一次居高临下俯瞰原始森林。

松波绿涛,一望无垠呈现在我面前。

这是红松的海洋,这是绿色的海洋。光影变幻下,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大美。

挺拔屹立的百年红松们,联手编织出浓密而气质非凡的绒绒绿毯,覆盖在祖国大地上。如此深情而低调,又如此浓烈而奢华。

伊春有红松,有属于自己的颜色,虽不耀眼但夺目。

一同登塔的伙伴们个个心绪难平,把目光洒向四野,直达无边天际。

这是一场人与红松的自然对话,虽静默不语,却意蕴久远。

然后,用张合影纪念我们的到来——实现了与红松的一世相见。

文/摇滚老太图/*海土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