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年灶君今日上青天 [复制链接]

1#

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风俗,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周代。《论语》中就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记载。祭灶,祭的对象是灶君。据考证,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民间就有了“祭灶”的习俗,以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一、祭灶王

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二、扫尘土

祭灶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彻底打扫房间,俗称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三、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图案包括各种动植物,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等。

四、洗浴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过年洗澡、剃头,这应该是中国人的传统了,为的是把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剔除,迎接新一年好运的降临。

梁实秋先生在《雅致人生》中是这么说的: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自古就有淋浴而朝,斋戒淋浴以祀上帝的说法。洗澡净身,超凡脱俗更是人们的一种愿望。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五、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因此,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宋·吕蒙正《祭灶诗》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

宋·范成大《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宋·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宋·文天祥《小年》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宋·刘克庄《岁晚书事》

门冷如冰尽不妨,

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

深夜潜烧祭灶香。

宋·孙纬《献寿》

面脸丹如朱顶鹤,

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

此是人间祭灶时。

清·佚名《吃灶糖》

岁暮方思媚灶王,

香瓜元宝皆麦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

买颗先命小儿尝。

鲁迅《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

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

岂独少*羊。

小年已至,大年不远。

一年辛劳,一年风雨,

只为岁末的团圆喜乐。

新春在路上,

团圆也在路上,

就让我们静静期盼,

那段一年中最温暖的日子。

康震品读古诗词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