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阅见海错图笔记一场海洋生物跨时空 [复制链接]

1#

关于这本书

《海错图笔记》系列图书是关于自然的科普读本,作者张辰亮专注科学传播,对《海错图》进行解读分析,全书共三册。作者从现代生物学角度,对《海错图》记载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与实地考察。这本“笔记”引经据典,论证纠错,生动描述海洋生物几大类群的分类分布、生活史特征、行为及繁殖,乃至饮食文化。文字接地气,通俗易懂,是相当有料有趣的科普读物。

海错的“错”,并不意味着错误,而是指种类繁多、错杂。在古人心中,“海错”基本等同于我们现在的海鲜。现在我们说山珍海味,在唐代的话就是山珍海错。《海错图》作者名为聂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画家兼生物爱好者。他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决定自己画一本。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聂璜最终于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年)完成了《海错图》。之后,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都翻阅过这部图谱,尤其是乾隆,对这本书更是爱不释手,声称它“满足了自己对大海所有的想象”。但是到了民国,由于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辗转中,全套四册书分了家。现在前三册《海错图》留在了北京故宫,第四册则收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但因为受时代的局限,很多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所以,在多年后,《海错图》遇到了“有缘人”——张辰亮。和聂璜一样,张辰亮热爱生物,也热爱考证。从年夏天开始,他就进行了一项工作:从今天生物学的角度,走访沿海各地搜集素材,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

几年间,张辰亮不断和清代人聂璜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考证了幅《海错图》原图,写了74篇长文笔记,就此,才诞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海错图笔记》。全套书共三册,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年出版了第一册《海错图笔记》,共30篇文章,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贰》,共有24篇文章,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叁》,共有20篇文章。从第一册到第三册,张辰亮考证的物种从简到繁,从常见的到稀有的,令人大开眼界。书中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逸事,也有一些作者个人的见解,是一本很有意思、有意义的科普书。

聂璜绘奇书,沧海探骊珠。光怪陆离互出没,莫知纲目科属种。

博物小亮考海错,南北行遍万里路。或问能好怎,且去看此书。

——高晓松

人有了好奇才想去探索世界,有了知识才能去了解世界,此书兼具好奇之乐、知识之厚,开卷有趣亦有益。

——马伯庸

聂璜所绘《海错图》,集绘画、诗文、趣味于一体。博物辰亮小弟,阅后探究竟,大有探幽索隐、激浊扬清之志趣。年轻一代,居今稽古,无不为益。故宫馆藏何止海错一图,望借此笔记,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更多的华夏文明。

——皇锦品牌创始人张雪梅

小亮的《海错图笔记》,海洋生物古今时空交错,现代科普和美食料理方式介绍,引经据典、论证纠错,接地气通俗易懂!小亮不愧是行走的博物百科,如此有趣的科普读物,的确值得收藏拥有!

——海鲜科普达人、美食达人

海鲜大叔

张辰亮通过阅读、考证和实地调查,把古老的《海错图》带到我们眼前,生动地描述了海洋生物几大类群的分类与分布、生活史特征、行为及繁殖生态,乃至饮食文化;海洋生物保护的理念更是贯穿全书。相信读毕此书,你一定会对海洋更感亲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洁博士作者张辰亮,《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微博“博物杂志”运营者;抖音、快手、bilibili“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运营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第八届理事,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畅销科普图书《海错图笔记》系列作者,同时著有《掌中花园》等多部科普图书。

去读一读《海错图笔记》吧!它将带你认识一位位新的海洋朋友,或者,将带你重新认识一下你已经认识的海洋朋友,加深你对它们的了解。下面请试读《海错图笔记》部分章节:

坊间传说,如果金丝燕的窝不断被人拿走,它就要一次次被迫筑新巢,直到把血都呕出来,将巢染成红色。这种巢就是燕窝中营养价值最高的“血燕”。年,这个流言被戳破了。燕窝的重要原产地马来西亚的农业部副部长直言,红色燕窝其实不是血所染成,而是山洞中的矿物质渗入燕窝形成的,并且产量极小,红色不均匀。市面上那些红色均匀的血燕,都是用燕粪熏红的,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就算是天然的红燕窝,也不见得更有营养,反而可能带有过量的重金属。那些重金买血燕吃的人,真是当了冤大头了。

——引自禽部

棱皮龟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龟,能长到2.54米,远远大于其他海龟。严格来说,棱皮龟不算海龟。因为其他海龟都属于海龟科,唯独它属于棱皮龟科。棱皮龟科里只有棱皮龟一个种。它的后背没有角质的甲片,而是包了一层革质的皮肤,与其他海龟截然不同,不知道的人也许真的会以为是个大鳖。棱皮龟是狂热的水母爱好者,每天能吃掉大概多公斤的水母。吃了千百年,最近出事了。有一群叫人类的动物,发明了一种叫塑料袋的东西,并将它们随地乱扔。漂在海中的塑料袋被棱皮龟当作水母,一口吃下。满肚子塑料袋的结果,自然是死亡。

——引自介部

中国人给动物起名时,有个习惯:如果这种动物擅长捕捉某种猎物,就就叫它“某虎”。比如擅长吃苍蝇的跳蛛,就叫“蝇虎”,擅长吃蜜蜂的鸟,就叫“蜂虎”,擅长吃虾的鱼,就叫“虾虎”。那么叫“鲟虎”的鱼,自然就是擅长抓鲟吃了。

——引自鳞部

……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到“新华优选”连锁商城一键购书吧,这本图书很快就能飞到你手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