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父母认个错,比登天还难你会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些 http://m.39.net/news/a_5885333.html

1最常见的一种解释是,父母一辈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都严重落伍。比如我家隔壁老王,曾请他妈来帮忙带孩子。慕子爸妈的老读者一定有印象,老太太喜欢教王小宝读唐诗:王小宝的头,像皮球;皮球打打,像个喇叭;喇叭吹吹,像个乌龟;乌龟爬爬,像个娃娃;娃娃要吃蛋炒饭,滚你娘的穷光蛋……

于是王嫂再不让婆婆教孩子启蒙阅读了。后来老王妈妈就转战各大广场,带着一帮娘们把新加坡的鱼尾狮、圣陶沙都攻陷了。王嫂也发愁:王小宝不到两岁,扭胯、飞眼、转圈这些高难度调情动作全会了。老王是个好老公,于是不再让奶奶染指孩子教育。德智体,一样都别碰;可老王又是个孝子,老太太在各大广场翩翩起舞,儿子就跟着伺候着。有一次老王把一群广场熟女激情热舞的照片发了朋友圈,配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秒回:脸有多大,屁股就有多大。老王让我赶快删了,他说是哄老太太开心的。

2奶奶是来带孙子的,老是碰不得孙子也有情绪。老王建议说,带孩子可以全家人一起。老太太很不满意:“我他妈跟成人电影似的,小孩子接触还得有监护人陪同。”一气之下就回老家去了。老王怕父母生气,后来回家探亲挺勤快。可几天一住,觉得实在没有共同语言。王老爷子很关心时事,电视一开就是嘻嘻TV,书架上全是《坏球时报》。有一次王老爷子跟儿子说:“现在西方社会对中国很敌视,特朗普就不用说了。还有那美国的小跟班,法国人马克龙也不是好东西。你看他的名字,克龙,就是要搞垮中国。”老王捧着老爹聊天:“嗯,帝国主义总统应该叫克夫,克爹,您就痛快了。”王老爷子一拍桌子:“小兔崽子,你他妈的在消遣我!你必须给我讲清楚:男人怎么克夫?!”

3老王仓惶回到新加坡跟我吐槽:跟父母实在没有共同语言。我劝他想开点,从秦朝到明朝,社会和科技几乎没发展,所以大家都相信长辈,孝道理论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后来被人欺负了,被迫发展了百十来年。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种运动,全民智力大洗牌,都回炉成傻逼了。八十年代嘎嘣一声又跟世界接轨了,我们这两代当然是落差最大的了。

4我父母亲算是那个年代过来的知识分子。我妈曾是工厂里的技术员,我爸是恢复高考以后第一代大学生。但我跟父母也是分歧不断,因为我们父母一代,鲜有妥协精神,很少认为自己是错的。我从上大学开始,就认为我爸的脾气暴躁是不正确的,我妈的个性张扬也是需要节制的。可我们家是典型的人民民主专*的*权组织形式,家长享受民主,对我实行的专*。专*的形式丰富多样:我对他们的评论如果他们不认可,自然是暴力专*,我会疼;如果他们认可,则是情感专*,要么抽闷烟,要么是抹眼泪,我更疼。

我妈曾擦干眼泪语重心长地说:“别以为你读了大学就了不起,你就是当了皇帝,我还是皇太后呢。”

我问:“那如果我是刘皇帝呢?”我妈说:“那我就是刘太后。”

我问:“那如果我是李皇帝呢?”我妈说:“那我就是李太后。”

我接着问:“那如果我是皮皇帝呢?”我妈毫不含糊:“那我就是皮太厚

——我操,你拐弯骂我!”

5因为对威权的迷恋,父母喜欢用他们的经验影响子女的人生。我不算听话的孩子,所以很早我家人就对我下了结论:走向社会要吃亏。不知从哪听来的,他们觉得外国人只看智商不看情商,所以我大学一毕业他们就鼓捣我出国。我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其实我是个笨逼,智商也不怎么样。最后他们赢了,不是我听话,而是我想躲远点。这一躲就是十年。十年过去了,我在新加坡安家立业了,工作稳定了,环境适应了,父母又让我回家了。他们老了,不再是歇斯底里地说“小狗日的你给老子回来”,而是隔空喊话。经常在朋友圈转发周小平的文章,爱国青年如何在海外受气然后回国大发展,或者是中国深山老林里的大杀器,美国慌了,日本傻了,新加坡尿了。其实我非常眷恋故土,甚至认为热爱祖国是无条件的。回国探亲我都十分小心:呼吸道感染怪自己过敏体质,食物中*怪自己肠胃不好,半个字不敢提空气污染和地沟油,提了就是忘本,大逆不道,被帝国主义洗脑了。

6父母还喜欢窥探我们的网络行为并横加干涉,还不能屏蔽,屏蔽就是不孝。

有一次我回国,从机场辗转坐长途汽车,不好意思跟人挤,几次被人插了队,最后竟然错过最后一趟车。那些插队的都还是我父母亲年纪的人,插队成功后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北朝鲜式的幸福。我一激动,就在家乡论坛发了个帖子:《我失去了基本的回国生存技能——插队》。结果被回帖骂得一头包,逐一读下来,我差点觉得自己真的是汉奸,该枪毙的那种。一气之下,我在朋友圈发了个笑话:说,有一天我进了一家酒吧,大声喊:“所有五毛和小红粉都是傻逼。”这时一个兄弟站了起来:“我觉得我被冒犯了。”我问:“这位兄弟,你是五毛还是小红粉?”那人说:“不,我是傻逼。”我爸发来消息问:五毛、小红粉、傻逼,你愿意做哪个?我说:肯定是傻逼啊,那俩玩艺还不如傻逼呢。我爸于是连珠炮般地教育我:别以为喝了几瓶洋墨水就了不起了,典型的子嫌母丑,狗嫌家贫!我解释说我对祖国的热爱丝毫未变,只是就事论事而已。结果没发送成功,因为他把我拉黑了。我妈发来消息说:你把你爸气坏了!

7前段时间,我回国参加一个会议,特地去了母校看望老师。碰到了我已故导师的夫人,师母记性很好,一口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还说知道我多年前出国其实是跟父母的负气行为。她劝我回家看看,我说父母看我不顺眼。师母说这次不会,这次你是回来看老师,是情义之举,兼程看望父母,便也沾了情义和尊敬,父母会感动的。老太太还说:“十年前你想留校,父母偏要撵你出国,那时他们五十几岁,还想着让你帮他们圆梦;十年后他们已然暮年,亲情的眷念自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在整理人生,你对故土的疏远就是否定他们的青春。”老太太确实有大智慧。我取消了半天公事安排特地回家呆了一晚上,果然好酒好肉。

爸爸妈妈没再跟我絮叨工作啊家庭啊,谈话里没有建议,只有回忆:他们想好好吃的时候,跃进,全国饥荒;他们想好好学的时候,文革,上山下乡;它们想好好爱的时候,严打,枪毙流氓。他们的一生就是对威权既恐惧又迷恋的矛盾体。因为恐惧,他们跟子女上赶着分享他们的生存智慧;因为迷恋,他们有表现得像个不会认错的长官。毫无疑问,50年代到70年代是个荒唐混蛋的年代,全民知识道德体系彻底格式化。给我们留下的是本位、暴戾等一系列负资产。而当我们否定这些的时候,却也否定了我们父母一生中唯一值得怀念的……芳华。

感觉这篇文章写得稀碎,总结几点吧:

我们的父母,很多都缺少妥协精神,这大概是最影响两代人关系的原因之一。他们是威权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自以为是,既是效仿威权,又是分享生存智慧。“你不听我的,将来要吃亏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最值得回忆的,我们对父母种种的负面评价,他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那些东西捆绑着他们荡气回肠的青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