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海新青年丨真善美大寻访碧海艳花,素 [复制链接]

1#

前言

童心看宁海,文学社少年用脚步丈量家乡。走进宁海湾,走进强蛟镇,走进江南的深秋里。在我们的童眼里,发现强蛟的独特魅力,在我们的笔端下,流泻强蛟的别样之美——

▲优秀作品展示

波韵

章书岩

趁着文学社采风活动,与同学们一起来至强蛟镇,一览宁海之趣。

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忆起童年之事。我曾天真地问母亲,山的那边是什么?她说,山的那边是海,是茫茫的大海。是啊,在那山的后面,就是我从小与之结缘的大海。

踏上木板路,弥望的是天、海、山。海浪漾着平静的波,将海云天深深淹没,漫过天空尽头每一个角落。不薄亦不浓的青雾笼罩着,彳亍着,似渡了一层细纱,又似浓雾被初阳蒸融的残留的痕迹。青灰的、微浓的轻纱与海天融为一体,海天一色,如梦似幻;朦胧的景色与轻微的难以觉察的腥味紧挨着。这时,空中似有了一道无形的裂缝,微风拂过,风是有脚啊!它拄着一束光,吹散了苍苍茫茫的烟波。将近晌午时,便只剩下零零散散的薄纱了。

今天是阴天,到处灰蒙蒙的,层层叠叠的看不出痕迹。偶尔才会有些秋风,所以没有斗破苍穹的快感,但我觉得这景这色是恰到妙处,不同寻常,我爱这样的景色。青紫色的山越远越淡,在海水中映下白茫茫透明的倩影。啊!到底哪里是天,哪里是山,哪里是海啊!所有的景物都只勾勒出淡淡的轮廓,掩上了不能看透,却像一个穿着白纱的少女,袅娜的、缥缈的,更有风姿了。走到栏杆边,望眼便是一道又一道小小的霜似的波痕,一排接着一排唱着歌蹦跳着走了……

海的两边的群山与高大的铁树倒映在水里,落下斑驳的影,为这苍凉的海水增添了些许欢快,仿佛有疏有密的国画,又宛若蓝天中飘荡着一抹淡淡的浮云,另有一番韵味。

孟浩然曾写过大海:“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而“迷津欲有问,漾海雾漫漫”,是不是更适合此时此景呢?

顺着小径来到黑瓦白墙的书画之家。黑色的瓦片看着显眼,白色的墙看着也是很显眼。岁月腐朽了木柱的外表,腐蚀了墙的角落,斑白了挂在墙上的画,却洗不掉宁海人对海的热爱。不论是画、雕塑,这里的一切都是大海的孩子。心中有了些新滋味,默默地想着、看着、走着。

山的那边是海,那么海的那边又是否是山呢?爷爷的额头上有皱纹,是因为他老了;而大海也有,它是不是也老了呢?或许不会吧,海是永难磨灭的永恒。想着想着,不知不觉跟着队伍回到了车上……

看海

严程炫

强蛟的海,地道的海。采风的地点,就在海边,在海岸,吹着海风,闻着海腥,我已融进了海。

在启动仪式完了之后,随文学社一组我去了海洋馆。蓝色的外墙,完美地将身后的那片海印拓了上去,蔚蓝荡漾,楼房荡漾,海水荡漾。我被吸引住了,牢牢地,只一声“可以了”,我就快走进去。

偌大的展厅,惊叹于如此多的的海洋生物,珊瑚她亭亭玉立,静静伫立;藻类他彬彬有礼,默默候你。虽皆标本,予视其活物也。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前,我仿佛回到了那时,它们正向我倾听着历史。无形的海——我仿佛置于海,看海波澜,看海千奇万妙。

这是一楼。二楼是贝壳类,小小的,玲珑静待在一排排的展柜里,各式各样的都有,*的,白的,赤的,青的,小贝壳,大贝壳,珠贝,回贝,整齐地放着,像阅兵的战车,气势多雄壮!姿态多潇洒!在手边还有巨型海龟,常见的,濒危的,如棱皮龟之类,趴着不动——还是那句话,虽皆标本,予视其活物也。眼睛就好像在凝视我们,凝视远方,不动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沉思么?旁边的阿姨在讲解,讲贝壳的旋纹啦,进食方式啦,寿命啦,不可不谓海之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永远守护一代代,一代代的生灵。海风吹到脸上,如同母性的抚摸,柔。

三楼主要是螺类和蟹类展台。小巧玲珑的,巨大如斗的,都有。逍遥馒头蟹。算命关公蟹,真奇。我认为,这家博物馆的所谓“镇馆之宝”,便是那个“银色大法螺”银器,它长77.41cm,用近4斤纯银打造而成。它的本体是一只约长70cm的法螺,在多层包裹后,它就变成了一只周身宝石,遍布花纹,样貌美化,品珠增加的螺。除此之外,螺体内的螺旋结构还是有类似扩音器般扩大音量的功能,这使得我对海又敬重了几分。

三楼有一个看台,我一站上去,海就净收眼底,一层层的海线像四面八方滚动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褪去,又不断新生。望天边际的蓝色,是平铺的地毯,天际的层面,表面如弹力球一般,光的,滑的,太阳所发出的射线,照到海,又跟玩皮球似的往别处扔去,海上光纹也就动了起来。蓝蓝的海,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味道,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味道,又是“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的味道,呼吸海浮起那新鲜的空气,听海涛泡沫撞击的声音,而海的味道,我知道,是咸的,咸中,又带甜——哦,这才是海,山的那边亦是海。傍水而建,傍水而兴的强蛟啊,我真羡慕之中的居民,他们时刻能,听海,闻海,尝海,还有看海。

有海,才有那真正的看见。

漫游骆家坑

冯子芸

微风徐徐的周六,正是“空山新雨后”的时景,我们文学社一行,走进了一座美丽的村庄-----骆家坑。

骆家坑位于强蛟镇,是一座海边的“网红村”,也是一座美丽的村庄。

蒙蒙阴天,顺着斜坡,踏着铺满鹅卵石的小路,领略了一路的田园风光。转角走进一家艺术小屋——善庆堂,迎接我的是一丛丛一团团的绚丽的色彩,鲜红的,梅粉的,浅粉的,淡*的,墨绿的……一朵朵正生机勃勃地怒放着。我揉了揉眼,没错是一棵花树。难道是满春的同树异花?走近一瞧,原来是用金铁丝和银铁丝镶着的花边,尼龙纱布织成的五彩花瓣和绿叶,竟是一件手工艺术作品。细细地看,有的花儿开的正欢,像极了正在转圈儿舞女的裙,又似牡丹,似杜鹃;有的却躲在花苞中羞红了脸,好不逼真。再看那边,一只米老鼠正从浅蓝瓷缸中探出脑袋,瞪着大眼睛笑弯了嘴,恐怕是掉进米缸里——求之不得呢!转身屋外墙角跟下一只只小动物争先恐后地“蹲在”石头上,仰望着头顶那一片彩色的“墙”。

听!小朋友们在窃窃私语议论着什么呢?抬头望去,那金*的菊花,火红的灯笼花,鲜红的杜鹃正斗艳齐放,增添了几分秋色。这正是八十岁高龄老爷爷的院子。幅幅墨字生龙活虎,笔势遒劲有力!张张国画笔画简约,意境悠远。“最是书香能致远”,是个养心的好地方。

穿过小巷,大榕树下,村民们正聊得不亦乐乎。顺着田间小道,两旁的玉米颗颗笔直,蓊蓊郁郁。“汪!汪!汪!”声声入耳,俨然是个“好客族”!上坡,下坡,小道起伏连绵。金灿灿的,粉嫩嫩的,红艳艳的花海美极了!一朵朵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我小心翼翼地踩着脚下的泥土,如同发酵了的面团一般松软。“呼”,“呼”,登上了观景台。听,海水拍打海岸的声音,很轻,很静,如同一面未打磨的镜子,柔柔和和,又如一位害羞而不出声的姑娘,恬恬静静。远远望去,一片宽阔,数十根网竿围成一圈,在微微起伏的海浪中轻轻地荡着荡着。

骆家坑所见的约略如是。悠闲美好,自是留下了这般印象。

花与海

叶芷彤

海是动的,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花是呆板的。但我仍喜欢这两个大自然所创造的景物。而因为那一次采风活动,使我更加喜欢这两个自然美的化身了。

徐徐走在路上,听带路阿姨说,前面便是花海了,心里必然是激动。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一时之间,我都是被激动包围,甚至说,花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诱惑。如果不去看花,就好像一辈子的一大遗憾。于是蹦跳着,跑到了人群前面。

沿着清幽的小路,不一会儿便到了。是的,确确实实是一片花海。难以想象,这儿以前可是一个养猪场。可现在真是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但这些都无法描述,“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朵花都在枝头上笑着、舞着。静静的,看着喷云吹雾似的花,联想到“如钱塘潮夜澎湃”。一处看久了,又感到别处更好,于是起身,漫步移到另一处,更好,看看,想想。时不时还牵过一枝花,用鼻子一嗅,再嗅,甚至驻足继续嗅,面对这般风光,已是徒唤奈何了。

“哇!是海。”回头,起身,和人群一样跑去。

站在观海台上,第一眼就是海了。四周都是海,和四围的山比起来,又是何滋味?

弥望,海是蓝灰色的,山是*绿色的。就是拿它们的颜色来比,山还是比不过海的。在我心中,海的蓝是有种庄严淡远的意味,而山的绿未免感到浅显了一些。固然,海在我心中是一种美的化身。

海面上还漂浮着一缕缕淡淡的薄雾。似绸带一样系着远处的大山和近处的人家。不时,海面上泛起粼粼的水光,使得人着迷,这便是大海独有的魅力吧。

时已不早,我一面往回走着,一面听人家说着,自己也默念着这样的两句话/p>

碧海艳花,素而秀美。

烟海

严彦彤

在强蛟,右面是海,左面是烟。

我小步迈进了人烟里,跨进了海洋博物馆,也不知是鱼是何鱼,就感到一种敬畏心了。大大小小的珊瑚纷纷踏至眼内,也不懂二三海洋知识,只是觉得此物大而精,小而美。不规则的黑白纹样印在珊瑚上,螺旋而上,或是积成一堆,亦是立成四五条带有小洞的棒子。顶在天花板上,贴在夹角而生,都是一副欣欣然的样子。

小角落里的小螃蟹一二为群,瘫在一起,红红火火的斑点花纹在壳上攀着。挂着刺儿的蟹腿吊儿郎当地提着,尖器的刺肆无忌惮地张扬着,埋在石子沙尘里,尽显慵懒。或也有挂在天上的,模样甚是吓人。

这就上了楼,放眼望去尽是螺,尖螺、圆螺、小螺、大螺。柜台里的大多是白螺与彩螺,这些小螺一看是白的,转个面就闪着彩光了,好不有趣。也有些许大同小异的“怪”螃蟹。尽是缩在壳里,头大身小,身大头小的。见得少,便觉得无比新奇,像去触碰,也是畏了那尖而小的利刺。

再上有个阳台,只是阳光不多。墙面上挂着些大大壮壮的尤物,都是些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的新鲜东西罢。用一张张麻绳渔网绑着,出了线,糙糙的,一个个勒着,望着生疼。

这里没太多事物,立在阳台上,天微微亮,不热,不骄,不凉,这片蓝海既立在我身后和脚下,又铺在我对面,灰云盖住了海与天的交际线,有点儿与天相融的感觉,叶叶蓬船漂在蔚蓝的海面上,碧波荡漾,不动,随着打渔的大木船泛起阵阵白泡,浪潮拍打着凸起的石岸,声声响,声声脆。

我离开了屋宇楼房的人烟,感受着蓝海的洁净与无暇,飞鸟的腾飞与小鱼小虾的欢乐。

离了强蛟,后面是海,到处是烟。

青天碧海

李沐菲

正心烦意乱,刚好来一次文学社采风,用那清如铃的海声吹去心中的尘埃,让耳朵来一次听觉盛宴。

眼前光景已由高楼林立,到了安静空旷,强蛟到了。

一下车,一阵海风吹来,与想象的不同,不是腥臭的,那是淡淡的咸味,你想要捕捉,却化为烟,你捉不到,她又悄悄的钻进鼻子,一阵捣鼓,让人欲罢不能。

有点“料峭寒风吹酒醒”的微冷,我不自觉地抬起头,眼前是蓝的天,那几片云淡啊,好似是不容易的聚起,又被风吹得若游丝若清气,好看,甚至有味道。静静的看,海是蓝又像绿,非为朱自清先生的女儿绿,没那么稚嫩,可倒也没秦淮河绿的深沉,我便给你取名为“微雨之力”如何?如小雨飘洒后,海面呈现的颜色,蓝被冲淡了,植物聚起又蓝又绿又不蓝又不绿,很独特,颇有一番滋味。

这片海,太神秘了,想着走着,便到了大井印象。

大井印象的门槛很破旧,木头都已经有毛茸茸的木质纤维,一盏暖*色的灯挂着,给屋子镀上了一层微微的*,好像镀上了年代感。嗯,有那味儿了。走进去便是船模,这船太精细了!连什么刻度、船舱、救生圈,都被刻出来了。一位老人站在旁边,老人脸上的细纹是用岁月这把刻刀一刀一刀刻上去的啊,而他不抱怨,用工具把船模一手一手磨出来了,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民族海洋艺术。敬意油然而生,是汹涌的浪潮止不住的……

走上不那么稳的木梯,吱呀吱呀响,眼前是一幅幅油画呢。那笔触那质感,把海的岁月毫无保留的发泄出来了。海的声音,听,海的声音—波涛是静止的吗?不,他能在我心中产生共鸣。我仿佛能看到波涛在汹涌,我仿佛听到海风在呼啸,我想到了波澜壮阔,一望无际大海的前世与今生......

大井印象融合了海的元素,以这里风景独好般的存在。海洋博物馆里却有着海珍贵的宝藏和馈赠!

馆里无论是如花儿般绽放的珊瑚,还是流光溢彩的贝壳都美妙绝伦。珊瑚虫聚集在一起,成为珊瑚留在这里,如刚出浴的美人,如粒粒明珠绽放光泽,如满天星斗灿烂的交相辉映。

贝壳是大自然的精雕细琢炉火纯青,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有短的,有圆的有尖的,没有尽头的“有”。那花纹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在风沙的洗礼,海浪的吹打中,用时间镀上的,如天女的手指般纯净,又如儿童的笑容般栩栩如生。

动物标本自不用说,更是好。最想说的是,少年强则国强。年轻的科技人员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鱼类静伏在沙底,看到猎物来了便立刻浮起把猎物吃掉,发明了水中炸弹,等敌方的*舰开过来,一场惊天动地的胜利就来了。

又回到了那片海。

远方山已经分辨不出了,只有“微雨之绿”的海和天。微冷的风又吹到脸上,心静了,尘埃被洗去。这风,我喜欢。

风,淡淡的,海,清清的。青天碧海我心向往!

入岛海之初见

#01

#蔡婕《强蛟之美》

舞台的后面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面隐约笼着一层白蒙蒙的雾气,就连海水,也变成了有些浑浊的白色,在隐隐掺杂着一丝丝明净温和的海蓝色。海面上停泊着几只大小不一的渔船,零零星星地散着,给这平静浩瀚的大海增添了几分渔民的生活气息。眺望远处,像是有丝丝的浪潮在天涯那边涌动起伏,翻滚跳跃,和白茫茫的天融为一体了,水天相接,与海这边的平和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边是海的宽广和安和,那边则是海与天的交融。

#02

#蔡敏《海之风采》

一下车,海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海波漾漾,微微泛着浪,一起一伏。淡蓝且晶莹的海水,明净得如同一面打磨过的镜子,浅浅地散发出如月光般温文尔雅的白光。蓝有很多种,可我却独爱这般蓝。它很淡,比湖蓝幽静,比深蓝素雅,没有一种蓝能比的过它,何况它还有云影的点缀呢?海如丝绸般顺滑,那样软,那样干净,似少妇的裙摆。它如一块温润的玉,不,玉未免太静了,海是有生命的,我怎么比拟的出呢?海向远方延伸,天映水,水接天。

#03

#陈思诺《观大海与民》

下车,满眼都是那蓝晃晃的一片。青色的天上铅灰色的云烟萦绕,又迟迟不肯散去。浪花带着白色的飞沫,浸湿了沙滩,又退去,瞬间被洗刷得如同光滑的瓷盘。空气潮湿,海水混杂着礁石的味道,我的眼睛又不自觉得瞟向了水天一线消失的地方。斜斜的,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滑滑的“白刃”,直直地甩到了铅灰色的云上。

#04

#章祯倪《畅游“大海”》

在大巴车上,一眼放去,几只白中带点儿黑的海鸥成群结队地在空中飞翔。海鸥的下方,是海,是碧蓝碧蓝的海,是蓝到已经像极了天空甚至比天空还蓝的海。不过,在这阴天有光的日子里,淡淡的天光映照着海,海映照着淡淡的天光,太阳所散发的光束使得空中有点儿发亮。

#05

#李佳杭《海》

地点就位于海岸,十几步之外便是海水。放眼望,灰蒙蒙的天下面就是灰蒙蒙的海水,尽管天气不算晴朗,但偶有风浪的大海依旧是波澜壮阔。海的边缘除了少有被岛屿遮挡,其余地方水天相接,很难分辨那灰蒙蒙的尽头,何处是海,何处是水;亦或者哪儿都是天哪儿都是水,天被水给侵占,水被天给打散,混混地扎在一堆,分不离。

大井印象一瞥

文学社一队、二队结伴而行,前往了大井印象馆。我们走在了一条由石板铺成的路上,透过一座座古老的建筑,看到的是祖祖辈辈生活过的痕迹。走着便到了大井印象馆。

门很窄,只够两个人同行。我们先先后后地进去,一位约莫五十岁的伯伯,出来迎接了我们。我们走进了大堂,见两位老人,正在制作着模型。一位老人手扶住船身,娴熟地拿着擦板,正在磨着船尾。另一位用一个不知名的工具,仔细的不能再仔细地打磨着船的边框。我静静地看着,也听着介绍,从中也得知,一艘长达一米多,宽五十多厘米的模型船,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

——蒋依珂《向海而行》

也许,这就是海岛所有船只的一个缩影吧。虽然这只是船只的一种,可所有的船,精神却是一样的——永不言弃,勇往直前。小小的船模,是千帆竞发;是满载而归;更是那云涛雪浪,隐隐征帆的诗情画意。小小的船模,寄托着无数海岛人民的梦。

——陈问晓《大井映像工作室》

井映象作室站位,持把刻,正专致志地雕刻着他的船模。移步往,望去船模布满了房间,墙上挂件蓑,左边再放个舵的船舵,旁的椅背,形状酷似船舵,房间的四壁都挂着各式各样的抽象画。这时,那位做船模的来了,他指向右上那幅画说:“看那双包含着脏脚了吗?它们寓意着我们要向世界,去看世界……”

——叶雨纯《海,我的梦》

走进海洋博物馆

上了二楼,映入眼帘的是成百上千的、各式各样的贝壳,有如刚出浴的美人,有如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如一只傲然站立的斗鸡,既苍劲有力又美丽动人,让人不得不叹为观止。几百个螺与贝壳中竟没有一个是有相同的花纹,这更让我对于大自然的*斧神工不禁更加佩服。在几千年,几万年的演化中,才会有如此微妙的纹理,这难道不是海洋神奇之处吗?——许淳淇《海,是这样》

“不不不,这些是珊瑚,是生物!”讲解员纠正我道,“珊瑚是一种长在海床上的生物,它们种类繁多,形态万千。”讲解员指着一个珊瑚说:“比如这个,它看起来像树枝,其实,它是一个珊瑚,是生物哦!”“那个东西是什么?”突然,一个同学问。那是一个浑身疙瘩、奇丑无比的东西。“这是海绵,我们看的动画片《海绵宝宝》就是以它为原型打造的……”讲解员不厌其烦地讲解着。——王彦程《海洋的奇迹》

走进海洋博物馆,不明不暗的灯光下,许许多多的珊瑚标本,一个一个陈列在玻璃匣子中。各式各样,奇奇怪怪,有长得像大脑一样的,也有长得像花菜一样的;有单独的,也有几株连在一起的;有袖珍形的,也有如地毯式铺开的……我的眼前是全新的珊瑚世界。——陈奕贝《听,海的声音》

走着柏油马路,畅聊着。我所盼的海洋生物博物馆也终是映入了眼帘——墙上的漆不深,也并不浅,是那种常见的蓝,不知是人设计还是巧合,其与一旁居民屋似形成了一条渐变的色线,将海洋那难以言喻的神秘展现出来。——顾迪希《强蛟采风行》打卡网红骆家坑

骆家坑的花,在冬天也开着。就算在进入骆家坑的道路上,两边的人家,也都种了几株鸡冠花,红紫紫的,橘**的,都有。……再往前走,数量多了一些,气势小了一些,星星点点的*色和郁郁葱葱的深绿色更是添了些许姿色,煞是好看。叶子与花一映衬,像“白银盘里一青螺”似的。看的花儿,竟然“娇痴不怕人猜”,有“光明正大”的“和衣睡倒人怀”,有与另一朵花靠在了一起,懒懒散散,“相依为命”。不知有些“初含双鬓学画眉”的花儿会怎样呢?——伍雨萱《骆家坑的花》

走着走着,同学们忽然被一所农家小院给吸引住了—屋主真是太会装饰了!我们所看见的装饰品只不过是一些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东西组合而成的。就像那一个普普通通的空心竹筒,锯下寸把长的几十截来,涂些颜色,往墙上一粘,便成了万花筒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墙柱,镶上一些石头,画些鱼呀虾呀人呀的,就变成了装饰物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酱菜罐子,扯些棉花,卡在一根铁丝上,往房檐上一扣,俨然一个艺术品了。这座小院切切实实地让我们惊叹,让我们称赞,让我们活生生地感觉到:“大千世界,万物峥嵘,艺术最美。”——张晨睿《那个最美绿岛》

穿过一排排,一亩亩的田野,就是一片花海。虽是海,但也没有海之夸张。因为它既没有“漫天锦绣”之无边,也没有“怒于潮”和“下如潮”之澎湃,只似一大片的湖泊而已。但这片“花海”虽没有海之大,却也是如此绚丽多彩:赤、橙、*张扬显个性;粉、紫、白、蓝,也不失雅致,在磨合下,显得张扬妩媚,又不失素雅大方。——徐亦乐《看,我们的新农村》

桌上摆放了各色的石头,虽说是石头,不足为奇,但印着花纹的也算特殊,我完全沉浸于欣赏的快乐之中了。再看地上,一个大盆中,生机勃勃的树上已挂了精美的小灯笼,星星点点地亮着灯,把树枝衬出一丝神秘趣味的色彩。阿姨在那儿笑着指道:“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手工做的哩!”我顿时震撼了:如此别出心裁的作品是纯手工做的?但沉吟半晌,我似乎理解了,那是村民想象丰富的制作。这儿展示了民族蓬勃的创造力,韵含着朴实的民族智慧。——赵绎媛《海的不朽》

“沉梅美术馆”是一位80多岁老爷爷的家。老爷爷强蛟本土人,自学画画和书法,满墙是爷爷的画和书法作品。爷爷的画线条写意,意境淡远;爷爷的字疏密有致,苍劲有力,这些作品几乎件件是精品。倘徉在艺术作品前,我突然间觉得自己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更何况,是一位80多岁老爷爷的优秀作品前!我想,老人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画画和写字,从来没有放弃过,还具有这么强的意志力,那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刻苦学习,克服困难呢?顿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力量!——祁一桢《我眼中的强蛟》来源:宁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