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丰的小年回归传统,寻找儿时的年味儿 [复制链接]

1#

小年到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一年中最热闹的景象也从此开始。

儿童时对新年的期待,

是长辈给的压岁钱,

是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放鞭炮,

听到鞭炮一声响,就觉得莫名的兴奋。

穿上妈妈为自己挑选的新衣,

走家串户的拜年。

儿时过年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纯粹。

如今离家甚远,

小年大多在工作岗位上度过,

你是否还记得儿时期盼过年的心情,

还有曾经浓浓的年味儿。

南方的小年

◆◆◆

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小年到底是哪天?

南北“口舌”之争从“粽子吃咸的还是吃甜的”开始就一直没停下过:正月十五吃汤圆还是元宵?豆腐脑也分甜咸?北方冬天更冷还是南方更冷?月饼是广式的好还是京式的好?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

关于小年,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则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或冬至为小年。

南北小年时间不同,习俗和饮食也各有特色。除了都要大扫除之外,不少南方人还习惯做几碗甜甜的汤圆,北方人则多吃着咸香可口的饺子。虽然在饮食、风俗上南北有所差异,但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却是一致的。

关于小年的传说

小年是传统的祭灶日。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除了祭灶,小年还有啥习俗?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贴窗花

剪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五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等。

扫尘土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个传说是,“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贴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婚嫁

过了二十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沐浴更衣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为的是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

古诗里的小年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苏轼《纵笔三首》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孙纬《献寿》

小年到了,除夕还会远吗?

俗话说,“小年”不小。这天以后,人们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民谣《腊月歌》这样唱道:

腊月里来庆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就让我们随着歌谣一步步迈向新年吧!

小年到了,

除夕还会远吗?

在外奔波的你,

是否已经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END—

戳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