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皮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仙,你别装蒜汝瓷档案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回聊了盆石,留下一个悬疑,所谓的汝窑水仙盆,是否也曾养过石头?

既然汝窑是徽宗的用具,那麽要想知道水仙盆可能的用途,自然还得溯其踪迹以窥之探之,有道是"万变不离徽宗",咱就先来看一幅宋徽宗的画作:〈祥龙石图〉。

徽宗亲绘之〈祥龙石图〉

〈祥龙石图〉中,徽宗题字反复强调此图乃亲手所绘,并制御诗一首,以示诚意,这在我们道君皇帝传世的画作中并不常有。再端详这尊奇石,若按米芾对石头的审美标准,其"瘦、皱、漏、透"四者兼备,确为极品。此外,在祥龙石上方有几株引人注目的异草,又仔细一看,发现石头的中部,还有些许植物丛生,很容易让人想到水仙。不过,与水仙相比,这些叶子的形状又有一点儿不同,且宋画中的水仙往往带花,此处却不开花,恐怕不是为了装蒜,盖其殊非水仙,实乃北宋时极普遍的一种盆景植物———石菖蒲是也。

说起石菖蒲,不得不再度请出我们的时尚教主苏东坡,坡公有篇〈石菖蒲贊并序〉,开头从菖蒲的药效特性写起,接着记道: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鬚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宋版《东坡集》

从流传的诗文观之,苏轼写了不少歌咏石菖蒲的篇章,这并非偶然,正如前文曾述,北宋时期傢俱与文房的变革提供了文人培养如此雅好的背景,并于这番环境下延伸出对石子与器具的喜好和讲究,加之东坡平日留心养生,于草药医术颇有心得,故而大贊石菖蒲"辅五脏而坚髮齿"的"轻身延年之功"。

与之同时,并为当世大家的弟弟苏辙也没有閒着,要论起养石菖蒲,子由甚至比哥哥还有收穫,有诗为证:

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韮叶铺。

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

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鬚。

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故事大意如此:某日,在苏辙的"绿手指"呵护下,茂盛的菖蒲竟开出九朵花来,人们说是长寿的祥兆,值此良遇岂可无诗?遂赋一首记之。老哥苏轼也乐得用同样的韵部,即依韵和诗一首,韵在上平七虞:

春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蔔,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鬚。

在苏家昆仲你来我往的诗作中,可以想见宋朝文人雅士之情致,今天推崇的什麽"生活美学",洵造极于斯。此外,石头的一姿一态乃至于花草的一颦一笑皆可视为祥瑞,这时再看徽宗的〈祥龙石图〉,那就不仅仅是皇帝个人迷信所致,实有其渊源脉络。若循着苏轼、米芾等艺文大家的踪迹而下,则汝窑水仙盆中自然可盛着菖蒲并石"苍然于几案间",亦可谓宋徽宗一番"融结功深",纳须弥于芥子,将祥瑞气象造化于盆中乾坤。真真顺时顺势合情合理,惟以其九五之尊,凡有所好,普天奉应,一旦玩得过火也把国家给玩坏掉了,呜呼哀哉。

石菖蒲,苍然于几案间

说了那麽多,估计看倌您也纳闷了,假若是拿来养石菖蒲的,那又为何要叫做水仙盆呢?宋徽宗究竟拿它来养过水仙没有啊?

从实招来,所谓水仙盆,史无明载,也是后人的说法,而且可能是晚清民国以来才有的称呼。尤有甚者,当我们把考据癖再发挥发挥,考之察之,原来在北宋时,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有水仙这种花卉!

什麽!你这是坑谁呢这!

且慢,容在下与您道个分明:宋朝之前,水仙一词多意指"水中神仙",像是伍子胥、屈原等水神。至于水仙花(Narcissus)大约是在晚唐五代时,才经由胡人从地中海传到中国来,主要栽植在江陵荆州一带。或因此花在希腊神话中是自恋狂帅哥纳喀索斯的化身(植物学名Narcissus亦因此而来),其溺水而死的遭遇与屈原有几分相似,故楚人便以水仙称之,并首先在湖北当地流行起来。

等到水仙花真正普及各地,那已是南宋以后的事情。从绘画上来看,情形也差不多,水仙入画几乎都在南宋之后,《宣和画谱》中亦无以水仙为题的旧画。现今传世有一件旧藏于日本浅野氏的〈水仙鹌鹑图〉,据说是徽宗的,却有几分可疑,不足为凭,姑且不论。

是以,要想把宋徽宗与水仙花联繫在一起,坦白说,缺少直接证据,却有一位关键人物必须谈谈,在请出这位神秘嘉宾之前,还是先从苏门说起。

方才提及,水仙花原本兴于湖北一带,宋神宗、哲宗时期,离湖北不远的中原一带估计还见不着水仙花。且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他有一首七言绝句,题目比内容还长,称〈水仙花叶,如金灯而加柔泽,花浅*其干如萱草,秋深开至来春方已,虽霜雪不衰,中州未尝见,一名雅蒜〉。说明元祐年间,咱张侯与师友们齐聚汴京那会儿,尚未见过此花。待"**轮替"后,张耒行至南方才算见识过了"宫样鹅*绿带垂"的"仙姿"。

对苏门大师兄*庭坚而言亦復如此。从前,他们只晓得杭州西湖上有座水仙王庙,供奉着西湖的水神。东坡居士在杭时,将林和靖处士的神像移至庙内,配飨水仙王,一时传为美谈。光阴荏苒,后来山谷道人遭贬荆州,见到了水仙花。想着此水仙非彼水仙,此一时亦非彼一时也,有感而发:

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

暗香静色撩诗句,宜在林逋处士家。

*山谷在荆州的时候,当地朋友几次赠送土产水仙花给他,大师兄便写诗为报。在这些作品中,*庭坚将水仙花的地位比肩梅花,这可不得了,一下子使得水仙的声名远播,也成为此后千年来,文人吟咏水仙的范本。若说林逋乃梅花的代言人,那麽*庭坚简直堪称水仙的经纪人。抚媚的水仙在他手下得以出道,"凌波微步"流芳百世。

或曰:*庭坚对水仙的推崇又与徽宗有何关係?当然有关!须知少年赵佶学写字时练的就是*体,受*庭坚影响颇深。即使后来自成一家,开创了瘦金体,我们看他的"天下一人"花押,末笔长长一竖,仍有东坡戏称山谷"树梢挂蛇"的味道。

以徽宗熟悉*氏诗书的底子,不会不清楚在当时既新鲜又独特的山谷水仙诗。何况他爱花成痴,既然耳闻仙姿,岂能放过,非得目睹不可。就算刚当上皇帝那时,东京可能还找不着水仙,那到了大兴花石纲时,正所谓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总归会给徽宗见上的吧。

只今,虽然我们无法确认水仙盆的真名实姓,但无论是水仙盆还是菖蒲盆,拿她养花也好养石也罢,甚而乾隆说的养猫养狗咱也不予计较了。总之,在宋朝的花花世界,一切阙如皆是水墨丹青间的留白,那儿是一片诗意盎然的美好想像。当我们试着穿越回北宋末年的御书房,拭目一看,原来水仙花早就鲜活地绽放于几案间,金盏银台,暗香浮动,都在那天青色的汝窑瓷盆中。

后记:

《东坡诗话》录有一则笑话,其云:

侍郎吕微仲,喜睡。东坡往访之,正值睡熟未醒。良久方出见之。

斋中有菖蒲盆,盆内畜一绿毛龟。坡公曰:「绿毛龟难得,若六眼龟更罕有矣。」微仲问:「汝曾见否?」坡公曰:「未也。昔唐庄宗时,外国进献六眼龟。庄宗见之大笑,问:『此龟有甚好处?』使臣奏曰:莫笑莫笑,这龟儿有些奇妙。六个眼一齐闭了,睡一觉比人三觉。」吕微仲大笑。

吕微仲,即呂大防,元祐年间宰相,其弟吕大临,是所谓考古学鼻祖,我们以前曾说过,可参此处:国之大事(五):考古学鼻祖

话说苏轼来到吕大防府上,见他在菖蒲盆裡养了隻乌龟,便拿来开涮,嘲笑吕大防贪睡。这苏东坡爱挖苦人,大家都知道,吕大防的个性忠厚秉直,也就一笑置之了。

而这段轶闻,又透露出宋人盆景,除了花草石头,亦可兼养乌龟。不过汝窑水仙盆尺寸不大,要是真养上乌龟,恐怕这绿毛龟一觉醒来,稍事活动便要翻出盆外,四脚朝天了。

水仙,你别装蒜!

汝瓷档案(中)

水仙,你别装蒜!

汝瓷档案(上)

宋代猫话(四):我和狸奴不出门

谁像宋太祖?(下)

佞宋者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